强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全省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聚焦硬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的部署要求,总结2018年工作,对表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于3月8日在湛江召开了机构改革后第一次全省性农业农村局长会议。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扶贫办主任顾幸伟在讲话中指出,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我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乡村振兴良好开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至关重要。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将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年取得重大进展”“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聚焦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一轮农村改革,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2018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再创佳绩
过去的一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再创佳绩,主要亮点可以概括为“高、快、稳、实、强、显、大、新”八个字:
农业增加值增幅高。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6.3亿元,增加值3943.5亿元,同比(下同)分别增长4.2%、4.3%,增幅自2013年以来最高。
农民收入增长快。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8元,名义增长8.8%,实际增长6.8%,增速持续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2.58∶1。
农业生产态势稳。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和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全省粮食总产量1193万吨,果蔬茶、肉蛋奶、水产品全面增产,市场供应充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1994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678.6亿元,增长5.8%,增幅高于全省出口4.6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抓手实。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作为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的拳头抓手,省财政投入25亿元启动建设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整合4.49亿元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农村部高度评价广东是真金白银地投,真刀真枪地干,真心实意地抓。
保障支撑能力强。乡村振兴“1+1+N”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省财政安排“三农”投入616.8亿元,增长125.9%。
脱贫攻坚成效显。累计15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4%降至0.3%以下,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不到4000元提高到9600多元。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实现财政援助资金、筹集社会帮扶资金、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人才支持派出数、带动减贫数“五个全国第一”。
深化改革力度大。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顺利收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全面完成。
农村面貌气象新。全省基本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76.9%的自然村启动农村环境基础整治,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认为广东成效值得充分肯定。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展示了南粤“三农”工作新面貌。
“八个着力”撑起全省农业农村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主要体现在“八个着力”:
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着眼提高帮扶政策精准度,省内扶贫取得重大进展,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27万个,带动在家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19万户、70.4万人,产业项目收益14.8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共有24.5万人实现就业,脱贫质量不断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走在全国前列,呈现“多主体深度参与、多层次深化协作、多领域深入推进”的良好态势,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
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立了荔枝、茶叶、丝苗米和花卉等产业联盟,扶持90个镇、360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6个,特色种养业走在全国前列。大力建设农业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生产布局,与资源环境匹配的农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着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强载体建设,首批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建设规划、实施主体、技术团队、补助资金“四个100%到位”,拉动各类投资91.88亿元,带动123万农民就业增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增至4个。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强产业主体培育,加强基础建设。
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努力,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8%,居全国第二位。
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狠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家,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规模养殖场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74.6%。深入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加强污染监测治理,加强农业资源养护,推广绿色养殖技术,建成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示范点20多个。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5.36%。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效明显,有力改善了农村环境。部署启动“万企帮万村”行动。
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基本完成,全省颁证率97.21%,128个确权单位的数据库成果全部通过农业农村部初检,如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理核实资产6511亿元,量化集体资产总额3772.14亿元,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推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综合改革、田园综合体等试点试验改革,启动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三农”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金融支农创新,有力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着力防控农业风险。全力以赴打好非洲猪瘟防控硬仗,用最高标准做最充足准备,进行了最严密防控。扎实推进“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
2019年
紧盯“七项硬任务”
今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硬任务抓落实,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有明确要求的抓落实,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落实,围绕主责主业抓落实,紧盯“七项硬任务”,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七项硬任务”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坚持不懈防控非洲猪瘟、坚决完成“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任务。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当前,我省已进入攻城拔寨、最后冲刺阶段。我省将坚持目标标准,做到焦点不散、频道不换、尽锐出战,确保今年95%以上的相对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90%以上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首要职责,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努力使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确保口粮安全。稳定“菜篮子”生产,加强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农业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农业对外合作园区试点建设,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实施“一工程、两行动”,确保今年粤东西北地区60%以上、珠三角地区80%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的标准。加快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学习推广浙江经验,抓好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和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工作,下力气做好市县镇村四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推进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力争100%村庄基本完成整治。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产业振兴的龙头、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省政府今明两年继续投入50亿元,支持新建100个省级产业园,到2020年达到150个,基本实现一县(市、区)一园的总体布局。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推动产业园建设尽快出成效、出经验,确保有看头、有学头。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既是产业振兴工程,又是民生工程。从今年起,我省连续3年每年整合筹措10亿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和贫困山区3000个示范村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打造200个农业特色专业镇。我省将加强制度设计、产业指引、品牌建设和典型引路,认定一批省级特色专业村镇,力争国家级专业村镇认定数量跃居全国前列。
当前,我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坚持疫情防控和肉品供应两手抓,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两促进,坚持不懈防控非洲猪瘟,强化综合防控措施,牵头落实分区防控要求,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群众科学理性消费,同时着眼长远,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我省将坚决完成“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任务,按照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把排查清理贯穿专项行动全过程,继续深入查、彻底查,对排查发现的“大棚房”问题,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整治整改到位。
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今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着力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牌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支撑、农业农村改革、农村工作统筹。
在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上今年要有新突破,加快做优大米、蔬菜、生猪、水产品等传统产业,做强果茶、南药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农业品牌建设方面,针对当前农业品牌“小散弱”问题,大力创建“粤字号”知名品牌,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对于乡村产业发展,围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建设一批乡土经济活跃、乡村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强镇。
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突出“用、减、治、养”四个重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保护农业资源。当前,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迎来良好机遇,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列入省9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把握机遇,用好政策,着力做强“一个核心”、健全“三个体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对于抓好农业基础支撑工作,我省将重点在农业基础设施、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金融支农方面使劲加力,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抓好农村工作统筹是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部门的新职能。只有履好这个职能,农业农村部门才名副其实。
我省春播农作物种植意向稳定
预计春播面积3200余万亩
比上年增加23.4万亩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年中的大事,春耕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户全年的收成。惊蛰刚过,正值我省春耕大忙时节,3月8日,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暨支农服务下乡活动在湛江雷州市启动。根据农情调度,我省春播农作物种植意向稳定。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加快,粮经饲比例进一步优化,优质品种比重继续增长。
据省农业农村厅预计,今年全省春播面积3200.11万亩,比上年增加23.4万亩。其中早稻1253.8万亩,与上年持平;蔬菜656.15万亩,比上年增加6.15万亩;油料390.18万亩,比上年增加12.63万亩;糖料237.62万亩,比上年增加1.56万亩。
全省春耕生产全面铺开
目前,我省春耕备耕工作从南到北全面铺开。省农业农村厅分析,今年我省春耕生产有五个主要特点:示范带动作用强。去年启动建设的农业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将于今年全面开工建设,将为全省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绿色发展持续加快。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扎实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大力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开展整建制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创建作物向果菜茶等作物延伸,拓展创建范围。继续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我省将以春耕为突破点,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和鼓励农机农艺融合新模式的创新等方式,加快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农资量足价稳。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库存较为宽松,调度运行顺畅,市场供应充足。
政策落实落地快。去年底,中央发展农业生产预拨资金部分和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大多数已下拨到县。同时,今年包括“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在内大部分项目的主导权和资金分配权限均下放到县,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争取了时间。
广泛开展支农服务下乡
我省将大力抓好服务助春耕。组织科技、农资、农机、金融、市场等领域,整合政府、科研、推广、企业等单位力量,广泛开展内容全、实用性强、含金量高的支农服务下乡活动,推进农业科技、放心农资、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农业资金下乡,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政策和关怀送到农民群众的心头。
同时,切实抓好防灾减灾不放松。当前天气变化多端,不可预见性灾害多发,各地将在春耕期间组织和动员群众疏浚清淤,加固生产设施,以应对开汛后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加强病虫测报,科学判断病虫情发生态势,精准施药防治病虫。
全省还将抓好项目落实。在完成约束性任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统筹好各项涉农资金,着力在强基础、补短板和解决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好项目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
撰文:黄进 粤农农轩
本版图片来源均由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编辑统筹:李江萍